便利店的布局设计需兼顾顾客购物习惯、商品销售策略、空间利用率及品牌形象,通过科学规划动线、功能分区和陈列细节,提升顾客体验和销售业绩。以下是便利店布局的核心讲究及具体策略:
一、动线设计:引导顾客“逛遍全店”
入口与出口分离
入口:通常设置在店铺右侧(符合右手习惯),靠近收银台或促销区,吸引顾客进店后自然向右浏览。
出口:独立设置,避免与入口冲突,同时通过出口处的“最后一米陈列”(如口香糖、电池等小件商品)刺激冲动消费。
主通道与副通道
主通道:宽度至少1.2米,贯穿全店,形成“回字形”或“U字形”路线,确保顾客能经过所有核心区域。
副通道:宽度0.8-1米,连接主通道与货架,避免死角,引导顾客深入店铺内部。
动线原则
“强制动线”:通过货架摆放和地贴引导,使顾客按设计路线行走,增加商品曝光率。
“曲径通幽”:适当设置弯道或转折,延长顾客停留时间,提升购买概率。
二、功能分区:按商品属性和销售逻辑划分
收银区(黄金位置)
位置:靠近出口,作为购物流程的终点。
功能:
收银台陈列高毛利小件商品(如香烟、打火机、巧克力)。
设置电子屏或海报展示促销信息。
提供便民服务(如充电、代收快递)增加客流粘性。
热食区(引流核心)
位置:入口附近或显眼处,利用香味吸引顾客。
商品:关东煮、烤肠、包子等即食食品,搭配饮料柜形成“早餐/下午茶套餐”。
设计:开放式厨房增强信任感,设置座位区提升停留时间。
饮料区(高频消费区)
位置:店铺深处或靠墙位置,引导顾客深入店内。
陈列:
按品类细分(水、碳酸饮料、茶饮、功能饮料)。
冷柜与常温柜结合,满足不同需求。
端架陈列季节性饮品(如夏季冰镇饮料、冬季热饮)。
日用品区(低频但必需)
位置:店铺后部或角落,利用“目的性购物”特性带动全店流量。
商品:纸巾、清洁用品、电池等,陈列高度适中(0.8-1.5米),避免过高或过低。
休闲食品区(高毛利区)
位置:主通道两侧或收银台附近,利用冲动消费特性。
陈列:
按品牌或品类分区(薯片、糖果、坚果)。
使用层板或挂钩增加陈列密度。
定期更换主题陈列(如“网红零食专区”)。
三、陈列技巧:提升商品可见性与购买欲
“黄金陈列位”利用
端架:货架两端,陈列促销商品或高毛利新品。
堆头:通道中央或入口处,用于堆放整箱商品或季节性促销品(如节日礼盒)。
视线水平线:货架中间层(1-1.5米)为较好陈列位,放置主力商品。
“关联陈列”策略
场景化搭配:将相关商品组合陈列(如泡面+火腿肠、啤酒+花生)。
垂直陈列:同一品类商品按规格或品牌垂直摆放,方便比较选择。
“色彩与灯光”引导
色彩:用暖色调(如红色、黄色)突出促销区,冷色调(如蓝色、绿色)营造清新感。
灯光:重点照明(如射灯)用于高毛利商品,基础照明保证整体亮度。
四、空间优化:小面积大利用
垂直空间利用
货架高度:顶层陈列低频商品(如季节性用品),中层陈列主力商品,底层陈列重物或大包装商品。
墙面利用:安装挂钩或层板,陈列小件商品(如雨伞、文具)。
死角处理
设置促销区:用堆头或端架填充死角,陈列滞销品或高毛利商品。
安装镜子:在转角处安装镜子,扩大空间感并引导顾客转向。
动线调整
避免直角转弯:用弧形货架或斜线陈列减少拥堵感。
保持通道畅通:确保至少两人可并行通过,避免货架过密。
五、季节性与灵活性调整
季节性商品置换
夏季:增加冷饮、防晒用品陈列面积,减少热食区占比。
冬季:突出热饮、暖宝宝等商品,调整饮料柜温度设置。
促销活动布局
主题陈列:根据节日或活动设置专区(如情人节巧克力专区、春节礼盒专区)。
临时堆头:快速调整货架位置,为促销商品腾出空间。
六、案例参考:7-11与全家布局对比
区域 7-11布局特点 全家布局特点
入口 热食区+促销堆头,快速吸引顾客 收银台+香烟柜,强化高频消费
主通道 饮料柜靠墙,引导深入店内 饮料柜居中,形成环形动线
收银区 电子屏展示促销,附带便民服务 设置“FamilyMart”品牌商品专区
日用品区 集中在后部,低频但必需 分散陈列,与食品区形成互补
七、避坑指南
避免入口堆满促销品:导致顾客无法顺利进入,应保留1-2米缓冲空间。
避免冷柜集中摆放:分散设置在动线关键点(如入口、主通道),提升曝光率。
避免货架过高:顶层商品难以触达,应控制在2米以内。
避免灯光过暗:确保基础照明亮度达300-500lux,重点区域达800lux。